隨意走走No.11 @台北

羅斯福路上的公館是車水馬龍的,同屬公館區的汀洲路也不遑多讓。喧鬧的街道,人來車往,沿著汀洲路230巷轉個彎往上走,漸漸遠離喧囂。這裡是台北新興景點「寶藏巖」。

橘子喵這次搭著台北眷村文化節,跟著導覽一遊寶藏巖。寶藏巖以共生聚落的方式,原生居民與駐點藝術家共存,老舊建築與新興藝術共存,成為台北新興景點,更在2006年與台北101同登紐約時報台北特色景點。

橘子喵一開始聽著導覽員說著寶藏巖的故事,慢慢地進入時光隧道,一窺國民政府遷台的樣貌。寶藏巖一開始只有六戶,與山腳下的軍營互助合作。後來軍營裡的軍官士兵們退役後,反陸無望,舉目無親,選擇就近住在寶藏巖。但這裡並不是合法的居住地,因此,這些退役軍人就趁著天黑,幾個人互助合作下一個晚上就偷偷蓋好了一個小屋子。因為要以最快速的方式搭建可居住的小屋,因此,一開始都是用木板當架構,以澆了瀝青的防水氈當屋頂,等過一段時間再換成水泥。沿著山壁搭建,形成了高低錯落的建築景觀。

閩南人大多是因為血緣關係而形成一個聚落;而眷村卻是因為戰爭關係,一群來自不同省份的軍官士兵退役後居住在同一個聚落,彼此共患難的時間可能比親手足都還要久。這份沒有血緣牽連的情誼,創造另一種「家」的意義,加深了眷村居民的認同感,也形成了「一村一中華、一窗一美味」的眷村文化。

聽了故事後,跟著導覽員漫走寶藏巖,細數著這一戶是白伯伯,那一戶是胡伯伯。這些八十幾歲的老伯伯都還住在這兒,看著台灣歷史的轉變,看著公館到中永和得靠新店溪擺渡,直到福和橋落成;看著身旁原來住著同袍,變成了中南部上來討生活的新居民,又轉變成駐點藝術家。從默默無人關心到成了觀光景點,這幾十年的光景轉換,彷彿南柯一夢。

寶藏巖的蜿蜒階梯、登高時清晰可見的新店溪畔、錯落的建築軌跡,駐點藝術家的創意無限,需要自己去體會。在了解寶藏巖的故事後,造訪寶藏巖不再只是走馬看花的觀光景點,而是富含人情味的文化之旅。

Curamobi